6月23日,汶川抗震时勇救7名同学的“小英雄”雷楚年因涉嫌诈骗而被捕。据了解,雷楚年被成都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,却常常逃课打麻将,月花销万元以上。因为“名声在外”,雷楚年吹嘘有“关系”,以帮人当空姐、进重点中学、买驾驶证等为名诈骗包含女朋友在内的21人共46万元。
6年前的“抗震小英雄”,在6年之后因涉嫌诈骗而被捕,如此的故事情节和之前发生的“中国好人”何涛涉嫌交易国家证件几乎雷同,真的是一出“黑色幽默”。除去欺诈行为外,雷楚年的一些劣迹也被扒了出来,譬如,逃课打麻将、月花销上万、泡吧一次花数千……这早已不是什么英雄,简直与纨绔子弟无异。
个别在媒体上过去风光无限的榜样,忽然之间就掉下神坛,叫人唏嘘不已。对于榜样的走样,有人质疑其人品是否被媒体夸大宣传了,有人质疑是过早成名害了本来普通的孩子,但笔者觉得,一些榜样频频走样,第一要追问他为何会成为“高大全”的榜样。将一个人“脸谱化”的宣传方法是不是需要深思和改进?
无限拔高某一个人的事迹,不考虑道德操守本身的不稳定性,不考虑个体的复杂性格和人性,容易把一些还是白纸的孩子宣传过度,导致“小英雄”过早遭到功名利禄魅惑。道德培养要根据规律来,不适合片面夸大某一个人的道德,选择性忽略他可能存在的缺点乃至行为上的缺点。
对先进人物的宣传需要契合知识与事实。在宣传雷楚年事迹时,有一些起码的道德表现要考察了解,譬如,雷楚年在学校表现怎么样,是否传闻中的“品学兼优”及“三好学生”?假如他存在其他缺点,并不势必湮没他的英雄事迹。但,由于英雄事迹就不提不问缺点,甚至为其护短,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道德本就是多元的,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多面的。因此,关于雷楚年,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,是兼勇敢与贪玩、救人与欺诈于一身的普通个体,只是媒体报道时选择性报道了他的正面,而忽视了他的另一面。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,还是日常的英雄人物,其性格应该都是由多种要点构成的。
人类的情感和性格都是复杂的,更何况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。这是需要要尊重的现实。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,不夸大、不拔高某个人的道德,不打扰这类孩子的上学的道路,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走完我们的教育经历,才是对这类孩子的基本尊重和负责。
固然,当下社会道德滑坡日益紧急,社会急切需要正能量的雨露。然而,不违法、不犯法是正能量的首要条件,实事求是是正能量宣传的基础。假如英雄楷模继续被“脸谱化”报道,他们平时人的一面不可以得到展示,他们有缺点的部分不可以得到准时监督,恐怕像雷楚年、何涛那样没办法结束的“一秒种变负能量”的悲催故事还将出现。